|
《博物》杂志2008年9月期有关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文章
2 G1 i# @# |) W, _$ E- c. M% ^& E; w; B8 w
www.dili360.com 2008-09-02 19:04 《博物》2008年9月 撰文/张超 摄影/唐志远 供图/全景
! t# Q9 u7 l2 @+ s3 U3 m
1 T# M5 L. D* j( }. ~
9 [4 @- |) A5 E
“滴答”一声 一滴水滴落入湖面,在如镜的碧波上泛起涟漪——声音的本质就在这亦动亦静的场景中呼之欲出:水滴与湖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,导致的振动在水面上以水波的形式传播开去,而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到我们
5 S/ q$ G# ?# E/ W# o6 D7 X3 D9 V/ y( ]1 O" V( _
# L; |+ G$ B* n, |, B4 e9 |% c
尼亚加拉河的轰鸣 尼亚加拉河大瀑布,是美洲大陆最著名的奇景之一。它不仅以宏伟无伦的景观,给人以视觉冲击,更用振聋发聩的声音震撼着游客的听觉。从伊利湖滚滚而来的尼亚加拉河流经此地,突然垂直跌落51米,巨大
8 U1 B$ x! G5 d) P9 q3 c, J; r c1 O \
第一乐章- Y( `& n7 h9 Y" s
; f: a8 A; F4 f3 O# G* z 水的奏鸣, ?- Z- A: L, f& ~
% V( t+ b) c$ N 瀑布的轰鸣,江河的咆哮,涓涓细流边的泉水叮咚。大自然中的至柔之物——水,也是演奏音乐的高手。
% ?* D& W* o5 t: K$ ?
, Q5 S0 o8 l e/ S" i9 I: z 在这首乐曲中,发声的往往不是水流本身。中学课文《石钟山记》也是《水经》中的一篇,彭蠡的石钟山,“下临深潭,微风鼓浪,水石相搏,声如洪钟。”声音是振源带动周围空气产生的机械波,既然“水石相搏”,那么声源当然就不只是水了。此外,在石钟山,还有“大石当中流,可坐百人,空中而多窍,与风水相吞吐,有坎镗之声”,水流把空气从多孔的石头中挤压出来时,封闭在细小空间中的气体受迫振动,所以这首“坎镗”之歌,水流和“多窍”大石,更主要的角色是演奏者,而空气才是发声者。( q, M* Y/ F& h; J0 ~* X( ^
4 I9 h0 b! N. n1 H' W
“那夜,雪花飘落的声音将他从睡梦中吵醒。”秋天的夜雨,冬天的落雪,轻柔得听不到什么声音;清泉沿着势能释放的方向发出的“高山流水”之声,缠绵悦耳。但是水流还拥有另一副面孔,大瀑布处飞流直下的“天上之水”,震耳欲聋;冰峰雪崩,雷霆万钧,令人不寒而栗。9 s- |! I' Z6 U+ @) x) B
, w* K* i, d% f 水也好,雪也好,无论是什么样的物相之下,“水声”的区别居然如此之大。这是因为声音的音量,取决于振源机械波振动幅度的大小,也称之为“响度”。人们规定了一个标准声音强度,各种声音的强度都和它作比较,再将比较后的值取“10为底的对数”,意思就是说差10倍就取1,差100倍就取为2,有几个零就取为几。这个值的单位定为贝尔,比贝尔低一级的单位,分贝尔,就是我们习惯上用来衡量音量的单位“分贝”。生活的闹市一般有70~80分贝,而我们日常说话的声音是40分贝左右。别以为这两个值看上去差不了多少,因为是对数关系,所以相邻1分贝的两个响度,蕴含能量相差十倍。" H M9 _9 S$ H/ p* k
9 i/ K' X3 A9 i& L
扯得远了,讲了这么半天,意思无非是说,能量大则音量大,滔滔瀑布携带的动能与势能,自然远远大过潺潺溪流。也正是因为自然界的水拥有如此千变万化的身姿,它才能演奏出这么一曲层次分明、张弛有度的“交响乐”。 |
|